敏捷其实很简单--初识看板

2018-03-09 10:10:00
感受幸福
转贴:
csdn
1161
摘要: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敏捷开发中常用的第二个实践,看板方法。其实,看板方法实际上可以说是精益产品开发的重要实践,与其他敏捷方法相比,它具有更强的可实施性,提升端到端价值交付能力,更好支持系统的改进。而且它也可以和很多其他敏捷方法无缝连结。
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敏捷开发中常用的第二个实践,看板方法。其实,看板方法实际上可以说是精益产品开发的重要实践,与其他敏捷方法相比,它具有更强的可实施性,提升端到端价值交付能力,更好支持系统的改进。而且它也可以和很多其他敏捷方法无缝连结。

看板方法的起源
中文意思带来误解
看板方法的英文为kanban,和中文的看板正好音同,这个当然不是巧合了,看板起源于日本,它的日文注音也正好是'kanban',在日文中它也可以写作汉字“看板”,当然也可以写成日本假名。但是这两个意思完全不同,写作看板时接近“可视化的板”,而日文假名则为“信号卡”。
软件开发中的看板应该更接近于信号卡,但是在国内,大家往往因名生义,把它看做可视化的板,所以往往忽略了其本质的意义,这也是看板系统在国内被普遍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。但是在国外,英语有对应的可视化的板---“kanban board”。所以我们称其为看板墙。
信号卡的概念来自于精益制造,最早出现于丰田生产系统(TPS),我们先可以从制造中的看板学起,
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本质,消除误解。

我们可以从上图中看到,丰田生产过程有多个工序构成,其中有加工站,前工程,后工程。
我们可以看到当后工程取件的时候,这个时候,前工程会有产品被拿走,导致空缺,然后加工站会根据前工程的产品空缺来进行生产,填补空缺。
看板时丰田生产方式的两个核心工具之一,看板向上传递的信息流拉大乡下的物流,一直到交付客户,这样就导致了实际上最终拉动生产的是客户的需求。而产品开发则是借鉴的这个思路。
这里我们就要讲一下什么是拉式开发和推式开发了。
传统的推式开发,各个工序按照预先计划生产,将完成的组件推向下游,最求每个工序的产能最大。
而拉式开发则是通过用户需求,从下游向上游传递信息,达到控制。
那么拉动生产方式到底有哪些优点呢:
1。控制库存:下游需要时上游才开始生产,有效控制库存
2。加速流动:进入生产环节的物料和半成品,很快就被拉入下一环节,实现了保证安全库存的前提下物料最快流动,提高工程的运转效率。
3。灵活响应:用户需求变化通过看板行程的信息流快速传递至各个环节,系统能够做出快的响应。
4。促进改善:库存降低和流动加速,能够使生产问题快速暴露,比如生产环节的质量问题很快就会被下个环境发现。
但是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有本质的区别,所以我们不能照搬看板方法,产品生产要有自己的看板方法。
David J. Anderson 最早在软件开发中借用了看板实践,并且形成为完整的方法体系。我们下面按照看板方法5个核心实践来介绍。

建立看板系统的3个实践:
1)可视化价值流:产品开发中的价值流是不可见的,这样也就很难管理和优化。为此,看板方法首先要让工作和工作流可视化。
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可视化价值流的三个特点:
  • 首先可视的是用户价值,产品开发的目标也是交付用户价值,工作也应该从用户的角度来组织,图片中每个蓝色的卡片代表一个用户的价值,典型的是一个可以验证,可以交付的用户需求。
  • 接下来是用户价值端到端的流动过程,这里的端到端是指价值提出到价值交付的整个过程。
  • 最后所有问题和瓶颈也都要可视化,问题指的是阻碍价值流动的因素,包括需求不明确,技术问题,外部依赖等。而瓶颈包括价值积压等。

2) 显示化流程规则

价值流动过程也是团队协作交付价值的过程。为了更好的协作,团队还需要明确价值流转的规则。如下图所示,流转规则是价值从看板上一列到下一列必须达到的目标。
显示化指的是明确并达成共识,这点和可视化不能混为一谈。
所谓显示化流程规则只明确价值流转和团队协作的规则并达成共识。这个也是团队改进的基线,团队可以进行修正。
3)控制在制品

在制品(WIP)指的是在某一环节内所有的工作--包括进行和等待的。上图中红色数字就是在制品。
环节内在制品数目小于这个数目的,可以从上一个环节拉入新的工作,否则不允许拉入。
控制在制品数量可以是环节内并行工作降低,当个工作项的完成加等待时间缩短,工作项从进入看板到交付的时间也会缩短。因此,加入用户价值的流动。
而且更重要的是,控制在制品数量可以帮助团队暴露问题和瓶颈。举个例子,上图中如果测试的在制品数目达到上限,就不能在拉入新的工作了,团队应该聚焦于完成当前的工作,及时处理出现问题,如果测试这里长期积压,那么说明这个地方已经成为了团队工作的瓶颈,更早的 暴露问题所在。

控制在制品实际上成为了一种拉动机制,下游工作顺畅的时候才能从上游拉动工作,这样最终拉动整个用户价值流的交付。控制在制品是整个看板方法的核心,也是很有争议的地方,因为它很难落地在实际开发环境中。这个问题如果有兴趣的读者我们可以进一步根据实际例子交流。

运作看板方法的2个实践:
1。 管理价值的流动
管理工作流包括三个部分,
1)准备队列填充,准备队列是整个看板系统的输入和价值流动的源头,管理好准备队列非常重要
2)站会。站会是管理价值流动的活动,一个站会要发生每天的同一个时间看板前,团队成员更新并且根据看板上的卡片,关注出现的问题和阻碍,并且形成解决方案。
3)评审。评审是需求发布前的活动,决定上限哪些功能和相关的策略。

2。建立反馈,持续改进

其实现实中总会有各种问题让价值流动不畅或者阻碍,同时这也是我们的改进机会。当然这个前提是团队必须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,从问题中发现根本原因。
反馈的目的是为了改善。团队根据反馈形成系统的认知必须最终落实到具体的改进行动,而这些行动也可以放到看板系统的调整中,而且其中一部分也可以放到看板外,比如说产品设计,团队调整,环境及工具的改进等。但是无论哪种改进,效果都要通过看板系统中价值流的状态的度量来考察,从而形成看板系统的改进闭环。
本文初步介绍了一些看板相关的知识,其中看板的核心方法是控制在制品数量的拉动系统,通过这个来暴露问题,团队能够根据问题进行反馈和改进,从而提高价值交付能力。
文章分类
联系我们
联系人: 阿道
电话: 17762006160
地址: 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118号青铁广场18楼